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大明: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> 第615章 许圭下江南

第615章 许圭下江南

第615章 许圭下江南 (第1/2页)

在苏谨的‘威胁’下,百官们倒是没再敢给朱棣添堵。
  
  但无论朱棣还是苏谨,他俩心里都清楚,这事想要办成可没那么容易。
  
  说白了,还是没钱闹的。
  
  驱退百官后,苏谨直接进了御书房。
  
  这里,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年没进来过了。
  
  老朱的痕迹,早在朱允炆时期,就已经荡然一空。
  
  朱棣进驻之后,这里摆着最多的居然是兵书。
  
  苏谨也没心思缅怀过去,和朱棣抓紧时间开始商量下一步的布局。
  
  翌日,朝会如常进行。
  
  只不过这一天,朱棣趁着昨日的余威,继续落实了好几个‘项目’。
  
  首当其冲要解决的,就是那批‘引荐官’。
  
  当年,方孝儒为了养名,恢复前朝旧制,大力推进荐官制度。
  
  这就导致朝中,很多官员根本不是科举出身,却身处要职。
  
  对于这些人,朱棣的处置办法倒是没有搞一刀切,全部干掉。
  
  他在登基之初,就听从苏谨的建议,恢复了检校制度。
  
  这一个多月下来,这些引荐官做过什么,有没有能力,一目了然。
  
  再配合锦衣卫的密报,朱棣已经能清晰的掌握每一个人的情况。
  
  对于那些庸官、派系官,没犯什么大错,却也能力不足的,直接清退,并永不许参加科举。
  
  对于贪官、罪官等,依律处置,且三代直系亲属不允为官,不允参加科举。
  
  不过对于一些确实在做事的官员,虽然数量不多,朱棣并没有直接清退。
  
  他下旨这些官员罢官留任,只要经过半年后的考课,可恢复官身。
  
  而空出来的这些官职,则被这些年中试而做不了官,身家也还算清白的那些进士、举人填补。
  
  朱棣心里清楚,将来这些人也迟早会结成派系。
  
  但至少现在能用,即便到了将来,也绝不会被那些士族垄断。
  
  这才是最重要的。
  
  水至清,则无鱼。
  
  水至浑,则无命。
  
  这是一个度,需要去慢慢把握。
  
  之前朱棣大肆奖赏功臣,和处决前朝余孽的时候,唯有一个人被悄然‘放过’。
  
  方孝儒。
  
  不是朱棣畏其名声,朱棣也压根不想用他,但这个人留下来,朱棣有用。
  
  朱棣称帝之后,方孝儒就一直赋闲在家,既不用他,也不罚他,似乎就这么将他遗忘了。
  
  但唯独有一点,他干什么都行,就是不许他出城。
  
  对此,方孝儒认为朱棣想要软禁他,似乎是认命了,每日闭门不出,躲在书房读书。
  
  而从前门庭若市的方府,如今只有一洒扫老妪为伴。
  
  处理了这些引荐官之后,朱棣的目光终于放在了‘科举新政’和‘摊丁入亩’上。
  
  新政之事不能操之过急,如今也只能从山西、山东、河北、北平、陕西这些科举‘弱省’,以及应天开始。
  
  学校要一座一座建,学生要一点一点收。
  
  倒是应天和北平,似乎有好几所‘古怪’的学校开始建设。
  
  但无论谁去打探,也不清楚这究竟盖的是什么学校。
  
  对于摊丁入亩一事,朱棣显然十分急切。
  
  三月初,苏谨的学生许圭,挂着巡田御史的身份,离开了应天。
  
  只不过他走的时候悄无声息,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走的,又会经过哪里,先到哪去。
  
  即便是消息最灵通的那些士族,也只知道这次来清丈土地的巡田御史,是苏谨的学生,叫做许圭。
  
  其他,一无所知。
  
  建文四年,三月底,钱塘县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赘婿 长夜余火 半仙 公子别秀 绝世无双萧天策 花好月圆 剑道第一仙 萧天策 万古神帝